查看原文
其他

人世间最远的距离,就是审美的差异

2017-10-22 枕边的美学志 一夜美学


   这几年特流行一个词:三观不合。无论交朋友,谈恋爱还是结婚,如果三观不合,基本上的结局就两个:分手或者痛苦。


   但最近我发现,三观不合其实那都是第二步,审美不同才真的要人命。

  

   你说要去学瑜伽,他会说买个垫子回家练不就行了;


   你说新开了个餐厅咱们去尝尝,他会说外面吃都是地沟油,赚多少钱这么浪费;


  看个电影你想和他探讨一下走心的部分,他会来个这个片子也太闷了 ……


  就像我说大海很漂亮,你却说淹死过很多人。

  

你俩都没错,但是,品味不同,怎么可能get能打动对方的,或感动、或激情、或欢乐的点?





审美,是一个人经历的总和。审美不同,就直接反映了你们对彼此的背景、文化、教养、经历的不理解。接不住彼此抛出来的梗,这个日子还怎么过。


我有个朋友岚,特别喜欢听枪花乐队的歌。因为这个乐队陪伴了她浴血奋战的整个高三,最后让她考上了个特别好的大学。她曾告我,每次听枪花,就想起来当年那个执着努力的自己。那段时光的她,最让她喜欢了。


可她男友,却完全理解不了她一听枪花就热泪盈眶的感觉。甚至男友觉得,摇滚太吵,太乱,而且没什么旋律,听着让人太烦躁了。

岚说,每次他这么解嗨,搞得我现在都找不到生活中能让我激动的点。



所以我说,审美不同比三观不合更麻烦。

毕竟,一个人最不能背叛的就是自己的审美,

因为你没办法背叛自己。




我毕业进第一家公司时,和几个应届毕业姑娘一同入职,大家刚来这座大城市,私下也经常串门。有个周末大家拎着水果和熟食,相约去湖北女同事的住处里吃饭,那时我们还没转正,拿到手的工资不多,租的房子条件也有限。


湖北姑娘自己租了一间握手楼的单间,街区环境谈不上好,但我上楼到她家的时候,被她的用心和审美招待得很爽。她的房间家具不多,但整洁清爽,饭桌上放着一个插着百合的素雅花瓶,床上铺着好看的棉质床单,房里唯一一个能看风景的窗户,挂着随风轻摆的白纱帘。


当时有个同事W问她是不是因为我们要来做客才收拾得这么好,湖北妹子说不是,她住进来后把攒下的工资,换掉原先很丑的银色遮光窗帘,瓶子里的鲜花枯萎了就再买一两支续杯。


W说咱们试用期的工资不高,要是她肯定会把这些钱买吃的,湖北妹子笑着说,我买花买帘的快乐,和你买吃的是一样的。


我当时不太懂,但后来我读到了日本女作家森茉莉的《奢侈贫穷》一书。森茉莉人生和作品一样传奇,年轻时两次婚变,晚年清苦,从名门千金沦为廉价公寓的房客。她几乎赤贫,却打心眼里坚持审美,把廉价公寓用心地装点成“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给少女用的房间”。


哪怕收入微薄,也要挪出一星半点来布置房间;回家后,没有植物的生气勃勃做点缀,一切家居用品都是凑合买的,这压根就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。


有句话说的好,

房子也许是租来的,可生活不是。

坚持审美,就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

有一种英雄主义,是看透生活还热爱生活。而美,就是黯淡生活的那束光,是我们爱上生活的理由。




审美是人和人之间的感觉,人们通过审美来沟通交流,简直又快又准。


我一个在设计公司上班的女友前段时间去面试了个职位。最后一关是部门领导直面,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地死在这一关上。这关说白了,比的就是和领导的眼缘匹配程度。


她那天压力有点大,前两个问题她答得有点乱,心里正大呼完蛋的时候,领导问她的爱好,她说了书法,领导眼前一亮,两人聊到喜欢的书法家黄庭坚。


女友说从黄庭坚的书法中看出,只有长期的磨练功夫和心性修养,才能达到其线条精、气、神合而为一的超迈境界,领导在对面点头如捣蒜,一种“只有你懂”的默契感成为面试必杀技。


最后只有两个人应聘成功,其中一个就是女友。



千万别小看“眼缘”的重要性,这是一个人的品味和审美,是你知识累积和认知态度的体现,是你和别人接触时的第一语言,它透露了自己的喜好和经历,身份和眼界。


审美互通的人,感觉也会互通,所以有缘人才会一见如故。


有个姐姐说,她如今的生活感觉无比乏味,是从她的老公每天瘫在沙发上日益发胖,不注重体面,在她对面毫不顾忌地剔牙的那一天开始的。


而姐姐就算在家里,也会把自己打扮漂亮面对他。那一刻她就知道,从此在他心里,生活与他无关了。她再多的努力,都不会有人来欣赏生活之美,他,她,和生活,割裂开来;而不是他们生活在一起。


一个人的审美,传递出来的信息,绝对不是简单的好不好看,而是TA对这个世界的感觉,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,是整个人生画风和调性。

美,是上层建筑,是需要点着脚尖才能够着的东西。我们用自己的审美作为标准底线,去寻找那些契合的人,其实寻找的就是一种向上的力量。如果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审美的人,我们该如何面对无趣平淡的未来?


木心曾说过,“无审美力者必无趣。”不懂美的人,他的无趣大概在于,他不懂对生活、对别人、对自己的爱吧。

 



我相信一个发现美、热爱美的人,是个感受过温暖的人;而一个传递美、创造美的人,是个有爱并被爱的人。


几年前我去深圳音乐厅看演出,当晚是德国的两位音乐家来演奏,一位拉大提琴,另一位弹钢琴。


那天最震撼我的是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女孩,听了半个多小时后开始哭起来,她的同伴一边给她翻出纸巾,一边问她怎么了。


在哭的女孩慢慢克制住了抽泣,声音里还有停顿感,她说听着刚刚轻快的歌曲,想到她爸爸小时候带她去玩,心里很怀念那段时光。后来当我自己在听某段音乐时心里感到愉悦,心里想起童年往事,我才反映过来,所有的音乐都是在讲人的故事,就算语言和国籍不同,我们也有共情的感受。


演奏家用音乐来传递温暖,收到这种温暖感觉的人,以前也被温暖过。



蒋勋的书里有个故事:蒋勋某次去拜访一户家境贫寒的家庭,这户人家的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和器具,但过了一会,蒋勋就发现了这个家庭活得很美。


“丈夫的衣服虽然陈旧,但补丁上有妻子细细的针脚。孩子看的黑白电视,偶尔有雪花闪现时,父亲就用大手拍拍,然后奇迹般变好,在这个家里,物质财富并不多,但是每个人都参与了创造,都在这个家中投入了感情”。


这种付出和创作,是通过美来传递爱与被爱。


家人之间如果没有发自肺腑的关心,回到家后感受不到亲情的美;朋友之间如果没有支持和分寸,相处时很难感受到友情的美;情侣没有相互包容和信任,在一起时感受不到爱情的美。


森茉莉之所以再穷也要把自己宠成公主,想必也是因为她小时候她爸爸把她宠成公主过,给了她无与伦比的爱吧。



有句话叫“美则美矣,毫无灵魂”,但我更觉得,真正的美,就是灵魂。审美,是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贡献,是对他人最大的善意,对生活最基本的敬意。童庆炳先生说过:审美像节日一样,是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东西。因为没有审美,无从感知——从此再好的世界,也与我们无关。


美学上有个重要原则,叫“他人原则”。木心有首诗叫《知与爱》,便是他人原则的代表:


“我愿他人活在我身上,

我愿自己活在他人身上,

这是‘知’。

我曾经活在他人身上,

他人曾经活在我身上,

这是‘爱’。”


何为美?

就是找回人与人之间的感觉呐。



本文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特色内容





🕙

你也许还想看


他们把兴趣做成事业,用美学建立了自己的理想国


日本设计奥斯卡颁奖的第60年,又为我们挑了100件回归生活的设计之光


寻常的小店,静默的细节,这便是京都的美好

👇戳开进入Major大调的世界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